Saturday, May 26, 2012

ILETS voyage

Today,I started my ILETS class. All the weekends later will be occupied by those courses until the end of the next month. I haven't written any posts in other language for a quite long time and I pathetically found my typing speed has been declined sharply: not a good thing for TOFEL...

Well, let us talk about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 are I guess thousands of English education agencies, all these are highly profitable: the market is ultimately large for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all the levels of education. For instance, we learn algebra in high school, later, in university we learn more about calculus which does not require most of the stuff of algebra (ok, not true for linear algebra). Now look at English, it is the only course that lasts your whole study life (so I kept all my notes). Before you can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a certificate of English is a must which has already trapped some college students.... across all over China. So, even your hatred towards English has topped to a scary lvl, you still need to "learn" that.

The biggest agency is called new oriental education which now have successfully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education by teaching English. It's not merely a English education agency but a multi-language agency extended with plenty of education related stuff. And that's the main reason of why Chinese students often get a high SAT scores. A typical ambitious Chinese student with a systematic training would certainly win the game...

I take ILETS just because I prefer the way they do in speaking test compared with TOFEL. After determining my goal, one of my teacher told me there's a inspector who often gives you low grade (personal taste you know, if you're lucky enough n you get a fairly friendly one... true story...)and he, my teacher, reaching 8 in ILETS, got 5.5 in speaking section in his first time of ILETS. I scared actually, when I realized that ILETS may not be fair enough and it's as some has said a black hole...

Next time if I have enough time I'll write more English posts there, to improve writing, and ... btw I didn't check my spell or grammar because I suddenly feel that I need to rest.... immediately.

Sunday, May 13, 2012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自己空闲的时间多了,就研究了一点别的方面的东西。我选择了哲学史,原因就是我想了解一下西方人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顺便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马克思的。不过到了最后还是发现自己脑子里那些挥之不去的想法依然没法解决,甚是郁闷,又觉得其实这就是个必然。那我就开始说一说吧。

先说说我读的两本著作《西方哲学史》(梯力)、《苏菲的世界》,我并没有再读其他的书,因为那时已经到期末了。而且由于一些原因,《苏菲的世界》我现在才刚刚读完。当然,我觉得也不需要再读其他的哲学书籍了(就现在来看)。上个月又读了matrix67的一篇文章,提到了阿兰图灵还有哲学,我就愈发感到确实有必要写一写我的看法(或者说我的疑问)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苏菲的世界》,它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比起它用通俗语言来讲的哲学更让我感兴趣:故事的主人公发现自己就是书中另一个主人公书中的人物。而这本身又在一本书中。这与我长久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让我们来一个头脑风暴吧:

我们都知道,在科学实验中科学家经常用小白鼠来做实验,不仅仅是药物试验,还有一些类似行为学的实验,随便举个例子如让小白鼠走迷宫。我们预设的条件是老鼠仅基于天生本能去走迷宫,即使它会思考,那也是排除了所有外界因素(人)的它的独立的思考。现在问题是老鼠知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的对象,你可能会说小白鼠怎么会思考呢,那么多的实验里小白鼠的表现跟没有“思想”的砖头一样!不过如果你读过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你也许会嘲讽地告诉他们,其实小白鼠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人类的实验对象(或者知道的得更深),它们具有超高的智慧,但为了不让人类发现,他们故意做出了这看似没有思想的行为……关于小白鼠的讨论就先放在一边。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小白鼠的事情放到我们头上,我们会不会是一个实验当中的对象呢?道格拉斯也说过,小白鼠为了寻找终极问题,建造了地球和人类,并将它们作为实验对象,而人类傻乎乎的还不知道(其实海豚早已经告诉他们了)。严肃一点说,我们认定小白鼠不知道它们自己是实验对象是因为小白鼠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从它的“硬件”条件中得出的结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是否人类也有足够的硬件来认识自己?一个不可能证伪的命题是:是否在人类之外还存在着比人类的硬件水平更高的物种。他们也许将我们当做实验对象,或者简单一点,我们仅是他们世界中的一丁点组成部分。其实我们能观察的宇宙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那个界限就是视界,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就跟小白鼠一样的悲惨。我们呆在一个漆黑的盒子里。

其实很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书中那不停的反讽:主人公说:“下一章!”。既然《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书,那我们的世界是不是也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电影《黑衣人2》末尾的那一段刻画得也很形象,一个一个的嵌套,就像复合函数中最里面的变量从不会/能关心/知道外面的变量一样,其实我认为那电影的编剧是想讽刺一下人类的狂妄心态。

那么再来谈一谈另一个问题,关于自由意识。这与前面谈到的问题很相似。先说说阿兰图灵,我是从matrix67那看到的。详情请看这里。简单的说吧,阿兰图灵的图灵机可以模拟宇宙的运行(实际操作上不可能):“事实上,再庞大的流程图,再复杂的数学关系,再怪异的语法规则,最终都可以用 Turing 机来描述……整个世界都逃不出图灵机。”换句话说,人类自身的思维,思想,一切能力都在图灵机的范围之内。

这其实能引出很多结论(至于对不对别问我)。其中一个结论是关于自由意志的。我们人类,我们的思想是毫无自由可言的。现代科学发展以来,我们知道了人脑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离子的运输、神经元……很难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存在,这些变化都遵守着相同的物理化学规律也就是机械论的自然规律,那么自由意识就没有存在的地方了。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是靠着你自己的选择来到这里,还是靠着那来自大爆炸之初初始值所谓的宿命呢。当然这个宿命是一种非常宏大的宿命,并不能成为自甘堕落的一个借口。

自从牛顿以来,我们发现,只要我们给定一个初值,我们就能无限的模拟下去,海王星也就是这么发现的。再说说亚当斯,他说既然每样东西都可以外推,那么就可以从一小块松仁蛋糕外推至整个宇宙,沃贡星人由此发明了一种酷刑:让受刑人彻底了解宇宙中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粒子。这是不是在嘲讽马克思的联系和发展呢?真是极端的笛卡尔。回到主题,这个外推就是决定论。事实上,很多科学家是支持决定论的,“上帝不会掷骰子”,只要初值确定我们就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不过这个初值是很难找的,值是多少有多少都很难确定。所以,你的未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那个时候也出现了量子力学,它的不确定性又让人开始质疑上帝会不会掷骰子,这又为自由意志留下了希望。因为量子力学的随机性能斩断我们自身与原始宇宙的联系。所以所我做这个决定是有一定自由的。这个自由很抽象。不过随机本身说不定是一种更高级的规律。(Edit:再多说一点,承认了这种随机性不就承认了我们完全能够造出能独立思考的机器吗?因为人的思考不就是有那么一点随机吗?人类若有自由意识,机器人同样能有。May 17)正如matrix67最后所言,若想要知道未来的宇宙,只能是亲自运行这个宇宙。(不知不觉我想起了《黑客帝国》,大家应该都看过,我们只不过是一堆编码,我们的智能原来就是计算机的智能,编剧在一次嘲笑了无知的人类,反抗也是徒劳无益的)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开始怀疑自身,电脑究竟能不能有智能,你还是放弃吧。想想吧,现在你面前的电脑只需要几十瓦的功率就可以为你做很多事,这不是很神奇吗。这在几十年前都是不可能的。计算机从几个继电器发展到现在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从

再说说数学——笛卡尔的最爱。一年多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讨论数学是被发明还被发现的,不幸的是我读得很糊涂,最后的结论也忘了。不过倒是启发了我,数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钥匙,一切科学的基石。那如果这个基石坍塌呢?我是说……再回到道格拉斯吧,在他的《生命、宇宙及一切》中阐述了一种极具革命性的数学——餐馆数学,在餐馆的领地之内,书写在账单上的数字所遵循的数学法则完全不同。仅仅这一个事实就让整个科学界炸开了锅,并且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数不清的数学会议移步到高档餐馆,以至于这代人中许多最出色的头脑死于肥胖和心脏病,数学的发展倒退了好多年……好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头出现的令人沮丧的误差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原因很简单:根本没人把它们当回事。它们全被归咎于诸如客气、无礼、吝啬、炫耀、疲惫、情绪化或者时间太晚之类的因素,一到第二天早上就会抛在脑后……这是原话。Seriously,你也没办法否认这种疯狂的想法。蓝星人的数学大厦就这么样坍塌了。随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关于上帝,这个词其实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它并不只指宗教意义上的上帝。我个人是赞同斯宾若莎意义上的上帝,即自然就是上帝,而不是人格化的神。那这就很难界定你是持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在有些地方atheism会被视为冷血。

很早以前,受到EVA的影响,我了解了一点关于宗教的知识,那神秘当时觉得很酷,什么死海文书,什么莉莉丝……EVA的主要思想就是人类补全(那时候一些热衷动漫的人都研究起神学宗教来了,甚是奇特),最后所用人都补全了(也就是没了)就剩下真嗣和asaka。当时看完了结局,自己脑子里不停的想啊,想了好几个月,其实GAINAX制作EVA的初衷是为了反映上世纪末日本社会的消极悲观情绪,而我对它的主要感受则集中于它的末世情怀。第三新东京市、全部染红了的海水、强大的武器……个人面前完全无能为力,靠的仅仅是几个十四岁的孩子。更大的一个尺度上说,全宇宙都是一个整体,每个个体会怎么样完全取决于整体。看看《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对地球的评价吧:“基本上无害。”

请告诉我答案,关于生命、宇宙及一切事物的答案。那个终极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会回答你:42。这虽是一种嘲讽,但也只能这样。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许多人急于求成就出现了诸如这一类的问题。我们不能提太笼统的问题,这类东西只能一步一步的提问,而且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去寻找答案——使自己信服的答案,所以这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没读过一本关于量子力学的教科书,那并不代表你一无所知。许多人不懂量子力学但说的却很最在行。不排除有些人是想炫耀。但多数人在看过几部纪录片读过一定数量的(正规)文章之后应该会有在概念上的了解,不过没有包含数学的严格逻辑部分。我在EF的英语老师M. Angelides大学里学哲学,但谈起弦论啊圈量子啊……又是中微子的……讲的很细致,很在行的样子,不过我保证他的数学并不怎么好。

我已经多次提到过道格拉斯亚当斯,他的三部曲:《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谢谢你的鱼》、《基本上无害》多多少少影响或启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不过我最最推崇的则是他对待宏观事物的态度,一种自嘲的态度。我们不是天才,天才也不一定能想得通,必要时就应该一笑了之,特别是对于什么星座五行八卦的,没必要严肃。

就写到这里吧。往回一看就像是意识流,这些都是我一年多时间里的种种想法。请不要改变你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答案只能由你自己去寻找。我写这些,纯粹是为了记下我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暂时的以后都会改变。我对哲学的个人思考就由此告一段落吧,至少不整天想这些东西了,以后我也许会回到这些话题上,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2012 May 11

Saturday, May 12, 2012

convergence

总觉得有点失落,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快要高考了,不知道现在的高三怎么样了。祝他们好运了吧。

这次又回到家里,还是三天的时间,明天又要回去,这就是离家近的优势吧。

一个比较让我高兴的事是:终于读完了一些书。这可是去年留下来的,所以似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一样。上周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准备在暑假的时候读,回家一看自己买的那本书,原来有那么厚,自己有点心虚了,严重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这部大部头。我读不完书是常有的事,真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读书读得那么快。

关于阅读,我算是不冷不热吧。不过你要问我“读过什么什么吗?”我多半是没读过,即使是名著,只能说是了解。因为过去几年我把所有的阅读时间都花在了杂志上,但不是《读者》也不是什么所谓主流杂志之类的。当然高中之后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罗永浩说,你花三年时间学语文课本上的鲁迅节选还不如蹲家里看鲁迅全集实在……那时候《环球科学》几乎是唯一的课外读物,虽然有相当部分看不懂,但还是兴趣不减。

回家的三天里,除了写了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和两节公开课,也没做其他什么事。下两周还有几篇作文和一篇专题论文,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读新书了吧。收敛一下吧。